学院概况

创办背景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动全球产业变革与创新突破,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医疗、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服务武汉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智能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学院秉承“厚德尚能”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工智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愿景使命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工智能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成为华中地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高技术赋能基地。


阶段目标

1.2025年  

建设国家双高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实训平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能力初步显现。

2.2030年  

建成一批人工智能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和创业项目,成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示范单位。

3.2035年  

成为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高地和标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建设、项目实践与教学评价,倡导“做中学、学中创”,在真实项目中提升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符合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目标

打造华中地区一流、全国知名的人工智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致力于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和成果转化,系统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能、具备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推动“武汉制造”向“武汉智造”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


定位

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重点服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光通信等方向,突出小米智能小家电产品测试与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开发及数据要素技术应用三大领域,培养智能硬件测试工程师、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无人机系统工程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及智能产品项目经理等职业岗位人才,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等工作。


学院特色

1.专业融通、跨界培养  

打破传统专业界限,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融合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自动控制、物联网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根据兴趣与发展方向自主选择模块化课程,形成“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个性化培养路径。

2.项目贯穿、实境教学

每学期设置若干项目制课程,重点引入小米智能小家电产品研发、无人机行业巡检及数据要素分析等企业真实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从需求分析、技术选型、模型训练、系统开发到测试部署的全流程项目实践,全面提升技术整合与工程实践能力。

3.课岗对接、动态更新

紧密跟踪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发展与岗位能力要求,联合小米生态链企业、百度生态链企业及数据科技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内容与实训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实现“所学即所用”。

4.双师教学、校企共育

组建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小米智能家电开发工程师、百度无人机系统架构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授课指导。依托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等平台,开展现场教学、项目实习和顶岗实践,强化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5.创新实践、成果转化

鼓励学生参与小米智能家居产品测试、无人机巡检应用、数据标注等技术应用、专利申请、竞赛创新和创业实践,建立创新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支持学生将项目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提供孵化支持与服务。

6.过程与成果并重的多元评价

建立以能力为导向,过程与成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将项目完成质量、技术实现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成果等纳入评价指标,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重点方向

1.小米智能小家电应用测试方向

聚焦智能家居领域,与小米生态链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嵌入式开发、人机交互、语音识别、物联网通信等技术应用与创新,培养智能硬件开发、产品经理和系统集成工程师。

2.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方向

面向电力、交通、农业等领域巡检需求,开展无人机飞控系统开发、计算机视觉识别、遥感数据处理、路径自主规划等技术教学与实战训练,培养无人机应用开发、系统运维和项目工程师。

3.数据要素技术应用方向

围绕数据采集、治理、分析、可视化及数据产品开发全链条,开展数据标注、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可视化及数据交易等技术教学与项目实践,培养数据标注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和数据产品经理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